手机版
首页 常识

红烧毛笋的做法大全(毛笋,鄞州人“长下饭”的转身)

时间:2025-02-02 04:17:00
“春雷响,竹笋发”,毛竹林里探出许多尖尖的小脑袋来,戴着黄帽子。当小脑袋碰到石头时或把石头顶开,或曲线出头,这就是我们鄞州“山里头人”常见的毛笋。

每每清明前,也是“黄泥拱”上市旺季,许多“山里头人”就开始上山挖毛笋。一株笋就能烧出十几般花样……这“一口鲜”可以说承包了鄞州人餐桌上的春天味道。

吃笋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诗·大雅·韩奕》说:“其簌维何,维笋及蒲。”可见自古以来,竹笋就被视为上好的蔬菜。

鄞东南的塘溪和横溪是鄞州竹笋的主要产地,历代文人对鄞州的竹笋也多有赞美,清朝诗人李邺嗣在《鄮东竹枝词》中说:“每到春三节候好,新茶新笋定思乡”,说出了鄞州游子对竹笋的喜好和思念。

从塘溪镇的邹溪村开始,沿着发源于大梅山的梅溪溯源而上,梅溪两旁便是连绵的大山,许多村庄沿溪而建,少有农田,山民们向来靠山吃山。

过去由于交通闭塞和经济不发达,山民们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下饭的菜,除了少量自己种的时鲜蔬菜外,更多的来自于山中的“山珍”,如毛笋就是“山里头人”家中的一种“长下饭”。

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新鲜的毛笋是难以保存的,大家把从山上挖来的毛笋挑选出品质好的先食用,如“黄泥拱”。知堂老人在他的《谈吃小录》里说:“毛笋切成大块,用盐或酱油煮熟,吃时有一种新鲜甜美的味道。这是山人田夫所能享受之美味,不是口厌刍豢的人所能了解的”,说明毛笋经过简单水煮后也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下饭之菜。

其实加工成红烧油焖笋、咸齑烤笋其味更可口,其鲜更无比。把挖来的新鲜毛笋,三两下剥去笋壳,一个鲜嫩的“笋孩子”便诞生了。切掉笋脑头,把笋脑头切成细小的笋粒,放上点咸齑,做羹吃,味鲜爽口,是很好的一道佳肴。把除去脑头后的余下笋切成麻将块大小,笋块下水煮一下,去涩,后捞出笋块沥干。锅内放少许油,笋块在油锅里翻炒几下,然后加一大碗水,放入老抽,同时加入些黄酒,大火煮开,小火慢炖1小时左右,加少许盐,觉得颜色不够红可以再加些老抽,然后大火收汁,出锅时再用放些大蒜叶,这样一盆香喷喷的红烧毛笋就完成了。加工好后毛笋就成了“山里头人”餐中的美味“下饭”。

红烧烤毛笋,那是一道不错的美味佳肴。再倒上一杯小酒,那种脆蓬蓬、咸滋滋、甜咪咪的味道又搅动着味蕾,鲜美顿时从舌尖溢到心间,让人回味无穷。

质量稍次的毛笋,加工成笋干、盐烤笋和笋麸咸齑等。经过加工后的毛笋就易于保存,笋干、咸笋和笋麸咸齑几乎每家都有。当家有客来访时,那时的笋干、咸笋和笋麸咸齑就成了招待客人的菜肴了,客人回家时还不忘带点笋干、咸笋和笋麸咸齑与家人共享。

咸笋可以随时取出来吃,拌以香麻油,以佐泡饭或粥,真是极佳菜肴;笋干经过水里浸泡后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做成笋干烤肉等;在天热时,笋麸咸齑冬瓜汤,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防暑冷饮菜;笋麸咸齑若与猪肉搭配,是一年四季的“长下饭”。

一大把笋麸咸齑,加一丁点肉,不管炒、炖、煨、爆都很美味。当年的“山里头人”常将头年制作的笋麸咸齑吃到翌年的毛笋上市,而笋麸咸齑蒸肉则是高档的家常菜,是有钱人家才能吃得起的“下饭”。

在春夏之交食品“青黄不接”的时节,毛笋成了“山里头人”的美食和“长下饭”。久而久之,巧妇们用她们的巧手不断完善毛笋制作工艺,形成了自己制作毛笋菜品的特色,在四邻八舍之间形成良好的口碑,成了鄞州人的特色菜品。

许多“山里头人”的孩子到外地求学时,总是带着满满的几瓶母亲用毛笋做的不一样的“下饭”,从每年四、五月份开始,一直吃至六、七月份时鲜菜上市。塘溪的一些名人志士也是吃着毛笋长大,他们带着自己母亲做的毛笋菜品去宁波求学,最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成为蜚声中外的大家,如周尧、童第周、沙孟海、沙文汉等名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制造出口到世界各地,当时农产品是出口首选,再加上土地承包和山林承包制的推行,村民的自主度更大,生产积极性更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鄞县的横街、龙观、塘溪相继办起了社办水煮笋厂。1983年,“富甬粮油食品”在横街镇庄家溪开张,这是鄞县第一家水煮笋加工企业。

1998年,以我区企业为主的宁波市笋业协会成立。2004年,宁波水煮笋出口达到高峰,总共23134吨,创汇2769万美元。2005年前,我区水煮笋厂最鼎盛时超过30家。

社办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后也推动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山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了,再也不用挑着几十斤的毛笋用两条腿走几十里山路到集市上去交易了。

成立于1996年的东方九州食品厂,收购塘溪、东吴、横溪和邻县松岙乡的毛笋,大批的毛笋通过拖拉机或卡车运到水煮笋厂,在厂门口排起了长队。毛笋经过笋厂加工后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国外,而山民们收入也增加了。他们拿着卖笋后的钞票到集市上去采购鱼肉,过去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鱼肉的山民们终于实现了经常能吃到鱼肉的美好愿望,也改变了把笋干、咸笋和笋麸咸齑当作“长下饭”的格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不断加速,许多“山里头人”办起了工厂,当了老板,买上了小轿车,住上小别墅。其下一代也在企业上班,成了地道的工人,身份也实现了美丽的转身。

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高档的食品都能买得起,买新鲜的鱼虾肉更不在话下,但宁波市民尤其是出身于“山里头”的人们对毛笋的味蕾更是念念不忘。当毛笋上市季节,但凡到饭店就餐的人们总会点上一份可口的红烧肉烤毛笋,笋块在口腔中翻动着,大家的味蕾在不断地反应着,品评着这是不是黄泥拱笋,水平高的人还能品出笋的产地来。


每年的清明节,许多出息了的“山里头人”回老家上坟,顺便挖上几棵毛笋,当然是黄泥拱笋啦,那可是上等的食材。

其实,毛笋是食材界的“大咖”,也是养生界的“小生”,具有开胃健脾、降三高、通肠排便、排毒保健、美容护肤、减肥瘦身等功效。浑身是宝的毛笋不张扬,总被深厚土层所覆盖,默默生长。

时代虽然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毛笋在生活中也实现了华丽转身,但人们还是对它依恋着,究其原因是毛笋一直没有失去它的本真,带给人们的一直还是味觉上的美的享受,真像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食笋》中对春笋的美味所描写的那样“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