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印度的宗教都有哪些(为啥印度人这么爱创教?)

时间:2024-10-10 10:15:03


为啥印度人这么爱信教?

熟悉印度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印度有三个本土宗教:

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


关于这三个教啊,网上对于印度三教的胡说八道,实在太多了,其实这三个教的关系非常复杂,我们先纠正3个非常普遍的认知错误:

第一,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不是一个教,是绝对的两个宗教;

第二,印度第一个消亡的本土宗教,不是佛教,是婆罗门教。

第三,这三个教有非常清晰的传承关系,大致可以这么概括:婆罗门教生出了佛教,佛教生出了印度教,而印度教消化(或者说消灭)了婆罗门教和佛教。

今天啊,我们就来直观呈现一下印度三教简史。

看看印度这块喜欢制造神的土地,是怎么造出这么多神的?

印度三个本土宗教,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又是什么关系?

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来讲,第一个出现的是婆罗门教。

一、婆罗门教的诞生

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它的前身是吠陀教。

吠陀的梵语是वेद(veda),意思是“知识”、“启示”,最初的吠陀经有四部:

《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乾闼婆吠陀》。

这四部经并不是雅利安人的,是古印度哈拉帕文明的本土信仰。

吠陀经也为婆罗门教植入了第一个教条:吠陀天启,也即一切教义从吠陀经来。

这里多说一个很震撼的信息:婆罗门教源于吠陀教,那吠陀教又源于哪儿呢?

答案是:华夏文明的蚩尤部落。

这个前婆罗门教的故事非常震撼,我们后头再来讲。

在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的一支侵入了印度,雅利安人的信仰,与印度河本土信仰融合,产生了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和吠陀教有什么区别呢?

最大的区别,就是婆罗门教独创了种姓制度和血腥祭祀。

婆罗门教把古印度的所有人,纳入4个种姓,从上到下:

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并且炮制了一个神话:

所有种姓都是创世神梵天的身体所生,婆罗门由头部或嘴部生成,是神在人间的代表,也就是祭司阶层,他们地位最高;

刹帝利由梵天的双臂生成,是保护婆罗门的力量,也就是军事贵族,地位第二。

吠舍是梵天的大腿生成,由一般市民组成,以上3个种姓是绝对的、完全的雅利安人。

首陀罗是梵天的脚生成,从事工商服务业,还有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贱民”。

梵语的称呼是不可接触者,这两个种姓绝大多数是印度河原住民。

种姓制度也因应婆罗门教第二个教条:婆罗门至上。

婆罗门教这个名字,也是这么来的,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它是婆罗门的教。

雅利安人还带来另一个东西,就是血腥祭祀。

这种起源于游牧生活的萨满祭司非常残暴,通常是屠杀牛羊马来祭祀,但有时也会用战俘人祭。

这也是婆罗门教的第三个教条:“祭祀万能” 。

吠陀天启、婆罗门至上、祭祀万能,是婆罗门教的三大教条。

尽管婆罗门教有非常血腥的祭祀仪轨,以及愚昧落后的种姓制度,但是,婆罗门教也有非常高深的智慧,也正是这些智慧,孕育了佛教。

二、婆罗门是怎么洗脑的?

明显可以看出,人类最匪夷所思的种姓制度,就是婆罗门发明的。

可问题是,为什么婆罗门这个愚昧制度,可以施行3000年?

真要弄清楚这里头的原因,我们还是得来说一下婆罗门的具体教义。

特别提醒,我们是从人类学的视角,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审视这些教义,千万别信!

宗教都是精神麻醉剂!

为了方便和后面的佛教和印度教做对比,我们按照信徒修行的顺序连成一条线:

婆罗门第一个教义,就是【轮回】。

这也是所有宗教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人类在时间中到底是怎样的运行轨迹?

亚伯拉罕一神教给出的是线性的,人类会一直到末世接受最后的审判,上天堂或者下地狱;

印度三教给出的则是圆形的,人类会不断地轮回。

婆罗门教神话中,第一个死去的人,名叫阎摩,他掌管冥界,生死、投胎、轮回由他负责,这个阎摩,后来传到了中国,名叫阎罗王。

既然一个人有来世,有今世,也有前世,那么如何确认前世的我、是今世的我呢?

这就是第二个教义:“我”,也叫梵我。

梵文中的我:आत्मन्(ATMAN),源于印欧语系的词根ēt-men,原义是呼吸。

婆罗门教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梵我”,它是常住不变的、是轮回的主体,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灵魂”。

然后,婆罗门教第三个教义:梵。梵(:ब्रह्मन्,bráhman)。

梵是从吠陀时代的主神毗诃波提(बृहस्पति)抽象而来,在梨俱吠陀中,毗诃波提被提到过170多次,西方直接把他翻译为印度的“祈祷主”。

梵是万物的本源和终极实在,类似于道家的【道】。

婆罗门教创教后,把梵具象为了雅利安人自己的神——众神之神、雷神战神因陀罗,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帝释天”,而帝释天的本意就是“征服”。

这也是婆罗门教第四个教义:主神教。注意哦是主神教,不是多神教。

众所周知,印度教是多神教,主要有三相神,梵天、湿婆、毗湿奴,但婆罗门教并不是多神教,是主神教。

帝释天与其他神就像宙斯与其他希腊诸神,他是“神主”。 吠陀经把帝释天描述为为“众神之首”。

主神教和多神教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来说,主神教的神有上下级关系,多神教的神则互相独立。

婆罗门教的 “主神论”是一种政治需要,神必须分出等级来,这样第五个教义才顺理成章:神有等级,当然,人就该有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一言以蔽之:人人生而不平等,一切荣耀归婆罗门。

不过,有意思的是,帝释天这个主神,并没有被原住民接受,到了吠陀时代后期,婆罗门教只能把梵,变成古印度的本土神:大自在天,也就是破坏、再生和舞蹈神湿婆。

出于统治的需要,一项恐怖的祭祀仪式被保留下来,这就是第六个教义:血腥祭祀。

包括人祭在内的血腥祭祀就是一种宗教恐怖,雅利安人用这种恐怖,震慑低种姓的原住民。

种姓制度锁死的世俗阶层的流动性,也就必然带来个体在世俗生活的绝望和愤怒,生下来是贱民,这辈子都是贱民,如果有一个人喊出一句“婆罗门刹帝利,宁有种乎?”婆罗门的统治就很可能崩溃。

所以,婆罗门必须从宗教层面给人“画饼”,于是,婆罗门教对信众说:

今世的果,是前世的因,今世你是贱民,是你前世种了恶因,所以,今世你要积善因,这样来世就可能成为婆罗门,而累世积善因,就能跳出轮回、梵我合一,得到解脱。

梵我合一是婆罗门教的第七个教义,类似我们的天人合一,也是婆罗门教个体的至高境界。

如何达到梵我合一呢?就是第八个教义:业力。

业(梵语:कर्मन्, karman),也叫果报、报应,意思为行动、观念所带来的功业,简单说,善行和善心通向善业,恶行和恶念通向恶业,这个业是善是恶,婆罗门教主张由主神湿婆裁决。

以上是婆罗门教最主要的8个教义,我们来梳理一下:

一、轮回

二、轮回主体是梵我

三、梵是至高存在

四、梵化身为主神帝释天(后改为湿婆)

五、种姓制度,婆罗门至上

六、血腥祭祀,别惹婆罗门,小心被人祭

七、最高修行目标是梵我合一,跳出轮回

八、人的业力由主神来裁决

三、奥义书与佛学的诞生

婆罗门教是一个很有戏剧性的宗教,显然它是一个非常世俗的教,所有教义都在服务外来的征服民族雅利安人;

但它又是一个非常超现实的教,有一个玄妙的哲学体系,在公元前800年,还诞生了伟大的哲学经典:《奥义书》。

这个诞生奥义书的时代,被称为奥义书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佛教诞生了。

在吠陀时代晚期,印度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沙门。

沙门,梵文是श्रमण (śramaṇa),原意为“止息”,意指的是化缘为生、专心修行的出家人。

公元前5世纪,婆罗门教过度腐化,种姓之间矛盾尖锐,沙门开始反对婆罗门教,于是出现了 “沙门思潮”。

沙门思潮中出现了5个重要的教派:

耆那教、阿吉维卡教、眉心派、斫婆伽派,以及改变人类文明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