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圆明园的文物有哪些名称(盘点那些已经“回家”的圆明园文物)

时间:2024-09-08 10:45:04


7根圆明园石柱

中国商人捐款近千万,耗时十年回家

10月13日新华社发出消息称,在19世纪圆明园惨遭劫掠后,7根来自圆明园的石柱文物几经辗转、漂泊异乡,近日终于回归原属地——圆明园。这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它们已在10月13日开幕的圆明园石柱回归展上亮相。

7件石柱文物原系圆明园建筑构件,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在圆明园等皇家园囿大肆劫掠。经此大劫,圆明园的建筑构件、山石碑刻等逐渐被大规模盗用、售卖,并在市场上流通,这7根圆明园石柱也颠沛流离,来到国外。

2013年8月,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怒波在挪威参加活动参观博物馆,看到这些圆明园石柱。黄怒波表达了希望圆明园石柱回家的愿望,同时愿意主动捐款给该博物馆。馆方同意此项合作,这笔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990万人民币)的捐款将用于修缮馆内中国艺术藏品展位。黄怒波与该博物馆于2013年12月签订协议,原计划7根圆明园石柱2014年9月份回归后入藏其母校北京大学。

2015年,中坤集团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海关手续繁杂,石柱又不止一两件,需要大量的审批手续,回国时间被延长。2018年4月,挪威文化部审核批准了该批石柱文物的出境许可,同意将石柱归还中国。2019年10月,为了便利该批石柱进境,实现石柱的最佳保护展示效果,国家文物局积极协调北京大学和中坤集团,推动将该批石柱存放在圆明园或其他具有文物进境免税资格的博物馆。

2023年3月至6月,7根石柱以“文物”名义顺利入境。6月20日运抵北京,21日于圆明园完成文物点交入库。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本是一对,一只失踪一只回国

在首都博物馆方厅“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厅,有一件定名为“清乾隆酱釉描金描银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的瓷器,十分吸引管着的目光。它高四十点六厘米,口径十一点四厘米,底径十二点四厘米,是清乾隆年间清宫御用陈设观赏瓷器。此瓶原为一对,为圆明园旧藏,它的回归之路充满坎坷和艰辛。

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给督窑官唐英下旨,让他设计几种用于观赏的新式瓷器小样。这对瓷瓶试制成功后,乾隆帝将其陈设在圆明园中观赏。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抢掠圆明园时,这对珍贵的宝瓶被当时的英国公使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克爵士攫取并带回了英国。其中一只出现在1988年11月17至18日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以一百七十万港币被中国台湾地区的鸿禧美术馆购藏。但没过多久,这只宝瓶又在1991年3月18日的香港佳士得春拍再次露面。而另一只一直杳无音信。

2000年5月2日,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再一次拍卖这个乾隆粉彩六方套瓶。中国国家文物局多次向拍卖行发出停止拍卖的通知,但遭到拒绝。在随后的拍卖中,北京市文物公司的代表以高价击败对手,以总价2094.7万元港币的价格买下了这件稀世国宝。北京市文物公司总经理秦公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这件作品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回归祖国是国家之幸事、民族之幸事。他感慨地说:“国宝回归,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只有无偿地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拍卖成功第八天,秦公不幸因心脏病突发而病逝。

2000年6月,国宝乾隆粉彩六方套瓶终于乘飞机回到北京,为了庆祝宝瓶回归,首都博物馆特别举行了“情系国宝——北京市文物公司征集文物精品展”。

圆明园兽首铜像

7个已经回家,5个下落不明

在所有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中,兽首系列是大众最为熟知的文物。

圆明园铜兽首原为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水池中“水力钟”的喷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2个兽首铜像流失海外。21世纪以来,多个流失兽首铜像通过多种途径回归祖国。

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斥资3300万港币购得虎首、牛首和猴首铜像。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国藏家同意将猪首转让给该基金。2003年9月,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向该基金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将猪首铜像购回,后转赠保利集团;2007年,何鸿燊又斥资6910万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

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筹划拍卖圆明园流失海外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遭到中国方面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在一片抗议声中,兔首和鼠首最终还是亮相拍卖会。开拍不到5分钟,中国收藏家蔡铭超以近2.7亿元高价竞拍成功。但事后,蔡铭超以拍卖品是非法流失文物、无法申报入境为由拒绝付款,两尊兽首最终流拍。最终,兔首与鼠首被佳士得大股东法国皮诺家族买下。2013年,皮诺家族将兔首与鼠首捐赠给中国,目前均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年,爱国人士何鸿燊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次年,在外飘零百年的马首铜像,正式入藏圆明园正觉寺,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文物。而圆明园另外的龙首、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铜像,至今仍下落不明。

圆明园青铜虎鎣

被英国军官掠走,境外人士捐赠回国

青铜“虎鎣(ying)”为西周晚期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资料显示,青铜“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2018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得知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相关消息后,立即开展多方面工作。4月底,青铜“虎鎣”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国家文物局。11月,青铜“虎鎣”安全抵达北京。

观水法石屏风

首批流散文物回到园内安放

当年乾隆皇帝为了观赏圆明园大水法喷泉秀,修建了观水法。观水法正中有宝座,宝座背后有五块石屏风,屏风两侧各有一座石方塔。上世纪70年代,这五块石屏风和石方塔,被发现在北大的朗润园里。

朗润园位于北大校园北部,前身是清嘉庆时庆亲王永璘的赐园,咸丰年间改赐恭亲王奕訢,并改称“朗润园”。宣统末年,溥仪将朗润园改赐七叔贝勒载涛。上世纪20年代初,载涛把朗润园租给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迁址燕园后,又将朗润园买下。1910年前后,圆明园内的有太监擅自与私商串通,试图将五块石屏风出售,载涛得知此事后,把太监驱逐出园,并将石屏风和石方塔运至朗润园内。

1977年,五块石屏风和两座石方塔被安放在原来的位置上。这是1860年后,圆明园流散文物首次运回园内安放。如今,这五块雕刻着西洋军旗、甲胄、刀剑、枪炮图案的石屏风一直静静地矗立在观水法遗址上,让人们得以看到欧洲艺术元素如何融入了中国园林。

谐奇趣北侧喷泉

本是一南一北两个,俯瞰像菊花

谐奇趣是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中,最早建成的一组西洋建筑,由一组华丽、壮观的西式洋楼、一南一北两个喷水池和供水楼组成。北侧的喷水池由多块石雕组合而成,俯瞰像一朵菊花。

上世纪20年代这座喷泉被搬到东城区翠花胡同某大院花园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处为民盟中央机关的所在地,经过文物确认,1987年,民盟中央将谐奇趣北侧的喷水池捐赠圆明园管理处。这是回归圆明园第二件较为完整的流散文物。时隔多年后,2018年民盟中央又将圆明园另两件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捐赠出来,让其“回家”。

两个大水法石鱼

无意间被发现,每个重一吨

2004年,圆明园管理处文物科工作人员意外发现,北京某单位大院里有两个巨大的石鱼雕塑,十分精美,与法国人莫里斯·亚当于上世纪20年代拍摄的两张照片中,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右下角的石鱼十分相似。管理处会同专家对石鱼进行了鉴定,专家认定,这对石鱼出自圆明园。

据考证,上世纪30年代中期,石鱼被国民党陆军中将杨杰从圆明园,搬到西单横二条其私宅院中。2006年11月,这对每只身长125厘米、高58厘米、重达一吨的石鱼终于回到约16公里外的故地,现存圆明园展览馆。

陆续找回的文物还有不少

除了这些回归圆明园的文物,陆续被发现并迁移回圆明园的文物还有不少。如谐奇趣石刻,上世纪70年代由西洋楼遗址搬到地安门西大街153号院,2006年7月部分石刻归还圆明园;一对圆明园石狮子,上世纪20年代从圆明园搬到西交民巷87号院,2009年这对石狮子及部分圆明园石刻归还圆明园;养雀笼石墩,上世纪70年代从西洋楼养雀笼西门遗址搬至田村山南路17号某部队,2013年部队将这4个石墩归还圆明园。

2003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等23位知名学者就联名发出了《圆明园散落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共同努力促使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次年,“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文物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很多在京单位、居民纷纷向圆明园管理处提供文物信息,捐赠流散文物。有人捐赠一件云凤纹柱头,有人捐赠了龙头石构件,还有人捐赠柱础石19块、城砖11块。2010年,海淀区某地拆迁,一拆迁户家中发现两件石雕须弥座,发现为圆明园流散文物,该拆迁户最后归还文物。

外国友人努力推进文物回国

事实上,在中国方面努力寻回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同时,西方也有专家曾发出将圆明园文物主动归还的声音。

全盛时期的圆明园,有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清乾隆时期,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选取了园内最美的40处景群描摹,绘制成《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这套图被认为是惟一能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珍品。1860年圆明园罹难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被法国军官杜潘上校劫掠。回到法国后,杜潘上校把自己的收藏品进行拍卖。这套图历经几次拍卖转手后,最终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购。

2000年10月,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来到圆明园考察,他发现,法国一般民众对圆明园的劫难极其陌生。布立赛搜集了大量未被公开出版过的回忆录等资料后,历时三年写了西方第一本论述圆明园劫难的专著——《1860:圆明园大劫难》。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还特意为这本书的中文版作序。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读了这本后,也表示非常欣赏。

为此,布立赛给希拉克写信,希望法国主动将《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还给中国,但此事至今没有下文,布立赛曾解释:“法国的法律是禁止图书馆自行将收藏的文物给出去,图书馆没有办法自由支配自己的馆藏。”但他近年来仍在努力推进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