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公开亮相近一年后,美军“六代机”的大量细节曝光。它有能力直达亚洲大陆,未来的战术构想也并不难猜,不过,要靠这种战术来对抗中国,却难以如愿。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消息。近日,军事界万众瞩目的美军B-21“突袭者”轰炸机完成首飞。尽管首飞时间推迟了一年多,但是首飞的成功,基本为美空军签发该轰炸机初始生产合同扫清了障碍。
这次首飞类似于1989年B-2的首飞。当时B-2从同样位于帕姆代尔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42号工厂起飞,并在112分钟后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此次B-21首飞可能也进行了与B-2首飞时类似的测试,以评估其性能。
B-21首飞画面
B-21“突袭者”是美国空军30多年来的第一种新型轰炸机,其细节一直保密。据称该轰炸机具有“无与伦比”的航程、隐形性和生存能力,能够携带和投放常规和核弹药。
美国空军计划在未来以B-21为核心,组建一支全新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而现役的B-2则会被逐步淘汰。
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B-21的综合性能达不到B-2的水平,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一些电子信息设备要相对先进。
但美军之所以不再青睐B-2,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过于昂贵,一架就要24亿美元,而B-21的造价理论上是5.5亿美元。
显然,B-21更适合大规模装备和部署。
B-21首飞被外界提前得知
此次B-21的首飞曝光了该战机的很多细节,尽管其外形上与B-2高度相似,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新设计。
比如B-21的中央机身两侧配备了奇怪的“角”,这是辅助进气门,用于解决隐形飞机进气道的挑战。这一设计是该项目的一项独特特点,目的是分离附面层空气、遮蔽雷达波,并确保足够的空气流量。
B-21的机头设计有巨大的“鸭嘴”前缘,主要用于提高雷达隐身特性。这种设计考虑到B-21可能飞行高度较高,需要应对地面防空系统的威胁。这一细节凸显了B-21与B-2在战术上的不同,后者更倾向于低空突防。
此外,B-21的武器舱相较于B-2更小,有效载荷能力可能不到B-2的一半。预计B-21可能携带一枚大型钻地弹,而不是两枚,但武器舱可能更加智能化,便于重新配置不同武器。
B-21可能采用较小的副武器舱,搭载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和防区内攻击武器,这表明,B-21具备一定的武装自卫能力。
B-21首飞时的底部弹仓特写
美国空军发言人安·斯特凡内克表示,对B-21的飞行测试是阻止侵略和战略攻击的关键一步,强调这款轰炸机的“可生存、远程、穿透性打击”能力。其实,这一言论反映了美国空军对B-21的期望。
“可生存”意味着在强对抗环境下能够生存,依赖高隐身和电子战系统;“远程”赋予其在远离战区机场起飞的能力,提高生存能力和灵活性;“穿透性打击”强调突破对方防御,进入纵深实施打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B-21尺寸比B-2要小得多,其航程也会缩短。B-2可以在不通过空中加油的情况下,从美国本土起飞直达亚洲,而B-21除非直接部署在关岛等,才可直达亚洲大陆。但B-21的航程依然是很出色的,这进一步丰富了美军的战略威慑手段。
不过,对于B-21来说,能否实现“穿透性打击”更为重要。“穿透性打击”是指在突破对方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系统的拦截后,深入对方纵深进行打击,这也是美军从二战到现在的核心轰炸思路。
然而,在面对拥有强大反隐身作战体系的对手时,美军的这种期望能否实现,还是一个未知数。至少从目前中美之间的隐身与反隐身较量来看,美军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F-22曾在2014年和2016年两次被曝出在东海被解放军雷达捕捉。要知道,F-22是美国隐身性能最好的战机,所以,B-21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实际作用,就很令人质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