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寒号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寒号鸟”的故事我们小时候都学习过,记忆力好的人,甚至还可以说出“寒号鸟”的“经典语录”——“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尽管“寒号鸟”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它却生动形象地让我们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也不要拖延和懒惰,否则的话,就将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寒号鸟”的形象通常都是一只懒洋洋的小鸟,例如这样:
这也难怪,毕竟它们的名字就很容易让人认为它们是一种鸟类。那么,“寒号鸟”到底是什么动物呢?实际上,如果你认为它们是鸟类,那你就错了。
其实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笔者也认为“寒号鸟”是一种鸟类,直到有一天,笔者在一个小朋友的语文课本上发现了这样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是《寒号鸟》这篇课文的插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动物,其中之一明显就是故事里的那只勤劳的喜鹊,那另一只动物是谁呢?由于《寒号鸟》这个故事只有两个主角,因此通过排除法可以推测出,它应该就是“寒号鸟”,而它懒洋洋的肢体动作似乎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但问题是,这个动物怎么看都不像是鸟类呀?
笔者对此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是插图错了?但转念一想,这应该是不可能的,所以笔者就去查询了“寒号鸟”的资料,得到的结果是:原来“寒号鸟”真的不是鸟类,而是一种学名为“复齿鼯鼠”的啮齿动物。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复齿鼯鼠”属于啮齿目、松鼠科、鼯鼠亚科、复齿鼯鼠属,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物种,它们大多生活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地林区,主要以林区中植物为食,例如侧柏和油松的树叶、皮、籽仁,以及山桃和杏的核仁等等。
“复齿鼯鼠”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啮齿动物,它们的体重通常在300至400克之间,体长一般在300到340毫米之间,其整体外观与常见的松鼠很相似,长着一条蓬松的大尾巴。
可以看到,“复齿鼯鼠”的样子根本就不像鸟类,那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与鸟类联系起来呢?一个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它们可以在空中滑翔。
与常见松鼠不同的是,“复齿鼯鼠”的四肢之间长有能够展开和折叠的肉质皮翼,这使得它们可以爬到树枝或其他高处一跃而下,然后利用展开的肉质皮翼在空中滑翔,在此期间,它们可以灵活地调整身体的姿态和肉质皮翼的形状,以控制滑翔的方向和速度,进而迅速准确地滑翔到目标位置。
尽管“复齿鼯鼠”的滑翔距离比较短(一般只有几十米,最多也就两百米左右),但远远看去,它们还是有点像鸟类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复齿鼯鼠”是昼伏夜出型的动物,并且数量也不多,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人们最初对它们的观察不够仔细和全面,进而误以为它们是一种鸟类。
而人们将“复齿鼯鼠”称为“寒号鸟”,应该是因为它们一到冬季就叫个不停,这很容易让将它们想象成一种平时懒得做窝,到冬天又冷得直叫的鸟类,所以人们就将其称为“寒号鸟”。
不过动物学家现在已经发现,“复齿鼯鼠”每年只繁殖1次,其发情期一般是12月下旬至1月,也就是说,它们在冬季频繁地发出叫声的目的,其实并不是因为“冷得直叫”,而应该是为了吸引异性的关注。
顺便讲一下,“复齿鼯鼠”的叫声很是特别,其发音类似于“嘟啰,嘟啰”,所以故事里的“哆啰啰,哆啰啰”,应该就是来自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复齿鼯鼠”是要做窝的,为了躲避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捕食者,它们通常会选择在地势陡峭的石洞、石缝,或者位于高处的树洞等处建造自己的家园,它们使用的材料一般是干草、树枝、树皮以及一些鸟类的羽毛(如果找得到的话)。
从整体上来讲,“复齿鼯鼠”会尽量让自己的小窝保持干燥、整洁,为了增加舒适度,它们通常会在自己睡觉的区域铺上一层厚厚的干草,而在寒冷的冬季,它们甚至还会用干草或树叶非常细致地封在洞口,以防止冷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