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清洁利用的背景
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简称 EDRI)的统计显示,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结构中,对煤炭的利用仍然占据大数,即使在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量依然超过了50%。即使在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的今天,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部分的形式也依旧会长期存在,不会改变。
2013-2018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显示,煤炭占比居高不下
2018-2019我国能源结构变化
另外,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如图所示,随着经济的发展,2018年,我国对外原油依存度将近70%,天然气依存度也在40%左右,这显然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构成了严重挑战。此时,煤制油技术日益成熟,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将其经过一定化学手段,转变成我们需要的油气资源,或者直接略过石油裂解过程,直接由煤炭制备石油化工产品,将变得十分有意义。
但需要考虑的是,煤炭中多含氮,含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既要大力发展煤炭利用技术,又要保证青山绿水,宜居的生存环境,在这种辩证的条件下,大力对煤炭的清洁利用就成为必然。由此发展而成的技术成果被称为洁净煤技术。今天要讲的煤炭的液化就是其中一种。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什么是煤炭的液化,以及为什么说煤炭液化后就变成了清洁能源?
煤炭分子结构
在了解液化技术之前,首先应该知道煤炭的主要结构。它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仅仅是碳单质那么简单。其化学结构十分复杂。目前公认的说法是:煤大分子的结构单元以缩合芳烃为主体,并带有很多侧链,杂环和官能团等。其中,杂环,官能团中就包含硫,磷,氮等元素,导致煤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这种杂质通常被称为硫分,灰分等。硫分,灰分等指标的高低是评价煤品位(即质量)的重要参考。
煤炭分子结构的基本描述
煤炭液化
煤的液化属于洁净煤技术中的一种,液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替代石油,避免石油危机的出现。其主要过程是利用煤和石油组成成分相似的特点,将固体原料煤转化成油类似的液体燃料,化学原料和加工产品。
根据液化方式,煤炭液化主要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
其中,直接液化又称为加氢液化,即将煤粉,催化剂和溶剂混合在反应器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煤直接转化成液态油的过程。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因为要将煤的大分子结构裂解成小分子液体产物,所以需要的压力应该是比较大的。在直接液化的过程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子桥链和芳环侧链上的部分硫和氧会以硫化氢和水形式脱出,当时间延长或压力增加发生深度加氢时,芳环中的S等元素才能脱出。一般情况下,煤液化得到的产物液化油主要是未深度加氢的产物,由芳烃和环烷烃等构成。与石油产品相比,特点就是富合芳烃,脂环,碳氢比高,同时有很多杂原子。实际应用中,一般用作锅炉燃料油,如需作为发动机燃料等,必须提质加工。
因此,严格来讲,煤直接液化的产物其实不是清洁能源。
另一种技术路线是间接液化。所谓间接液化指的是首先将煤气化,得到合成气,即一定比例混合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再通过合成气转换成各种碳链的油品。后一步骤即为著名的费托合成过程。由于间接液化过程直接使用一氧化碳和氢气作为原料,产物的纯度大大增加。
同直接液化产物相比,间接液化产物,以直链烃为主,环烃较少,同时不含杂质,但由于十六烷值过剩,凝点高,因此也需要经过加氢等提质过程才能成为合格的柴油产品。
但间接液化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不仅仅可以合成汽油,柴油等长链油品,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小分子一氧化碳经过加氢,完全可以形成一些重要的短链化工原料,这也使其应用空间更广阔。这种原料包括,乙烯,丙烯,甲醇,乙醇等。
煤炭液化的学术研究进展简介
学术界目前仍有从事该研究的工作。根据催化方式,热催化部分做的比较好的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山西煤化所。光催化部分,理化所张铁锐课题组也有一定的进展。目前前者已有部分产业化结果。从这个角度讲,这种间接液化的技术(费托过程)是清洁的能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