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出版的《大城县地名志》旧镇村条下:旧镇,曾为西章武县治,开元废后入平舒。此地由此称旧镇,1970年改称新村,1982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笔者查阅南北朝至清代的相关史料,找不到在此设立过县治的记载,本文就西章武县的县治所在地及旧镇村名来历相关问题根据史料予以辨析,还原历史真相。
与束城镇、大城县、青县及乾符位置图
1、西章武县县治从来没在旧镇村设立过,西章武县也不是唐开元年间撤销的。
《大城县地名志》言旧镇村曾为西西章武县治,开元废后入平舒。实际上西章武县是公元556年(北齐天保七年)文宣帝高洋撤销的。此县只存在33年。在纷乱不堪、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的南北朝时期,33年的时间县治只是昙花一现,故地不会留下什么遗存,只能在史书中添上这么一笔而已。《大城县地名志》说是开元年间(713-741)废,一下把西章武县存续时间延长了200年。如果历史上真在此地设置过县治或是设立过大一些的镇,正史或杂史不会不留下一点蛛丝马迹的,虽然一个小村名的考证是小事情,但复原历史应有确凿史料支撑。历史上真实的西章武县设立及后来的存废是怎么样的呢?南北朝时北魏孝明帝正光中年(公元523年)置西章武县,故城在今河北黄骅市齐家务乡乾符村,属章武郡。(注:今黄骅市乾符村距大城县旧镇村49公里,这玩笑开的太大了吧)公元556年(北齐天保七年)文宣帝高洋撤销西章武县并入高城县,其北部区域则划归平舒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西章武县故城(今河北黄骅市齐家务乡乾符村)置鲁城县。大业三年(607)属河间郡。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唐僖宗李儇改鲁城为乾符县,属河北道沧州辖。公元955年(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乾符县并入清池县(县治在今沧州市东关)。
2、旧镇村所在地历史上始终处于边缘地带。
该村历史上属于瀛州、河间府管辖,始终处于县、州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没有在此立县的必要。在宋代以前,有束州县、束城县。两地相距19公里,不可能在此再设立一县。(注:西汉初,置束州县(故城在今河间市东北束城镇),属渤海郡。东汉永元二年(90年)改属河间国。魏属河间郡。晋属章武国。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属河间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束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束州县地置束城县,治今河北省河间市东北束城镇。属河间郡。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割与契丹。周显德五年(958年),郭崇攻拔契丹束城,即此。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降为束城镇。元祐元年(1086年)复升置县。金又降为束城镇。存续时间约1200年。)
宋代以后有河间、青县,此地距青县19公里,也不可能再设一县。事实上,历代文献也无在此置县和镇的记录。包括金代在此周围广设镇之际,翻遍史料也无一丝踪迹。
3、此名或为讹称或是新集立后成为旧镇。
福建省漳浦县有个旧镇,原名牛牯镇,以在牛牯山下得名,后去“牛”旁成为古镇,古旧同义,所以成了旧镇。此是典型的乌龙之名。大城县旧镇村此种乌龙的可能性很小,极有可能历史上某个时期,曾是农村的较大集镇,后来由于集镇迁到别处,成为旧集镇了,为了怀旧,起名旧镇。比如青县的辛集村,宋朝末年,陈氏由山西迁此,后来尹、王、马三氏相继来此,建一新兴集市,因此得名新集,后演绎为辛集。查阅大量史料也未究竟大城县旧镇村村名的来历,还望史地学者及当地方志人士探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