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春雷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