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六朝古都金陵地—南京长江大桥

时间:2024-12-10 08:45:21

在南京段的长江上造桥,是中国人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1913年我国曾请过法国桥梁教授,1930年又曾请过美国桥梁专家来南京勘测设计长江大桥,1936年和1946年两次计划修桥,结果都由于地质复杂、技术艰难、投资巨大等困难而付之东流。在南京长江大桥南岸,至今还有当时建桥留下的一个桥墩。桥墩无言,但它见证了那一段不幸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建造南京长江大桥再次提到议事日程上。1956年,建桥的准备工作正式展开,但当时困难不小。一是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二是50年代中期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中断援助。面对这一形势,周恩来总理一再指示:一切建设,必须自力更生,不靠外援。因此,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是自力更生的典范。

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八年,耗资一点八亿人民币,耗用五十万吨水泥,一百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1968年12月29日总体竣工。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特大桥,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大桥,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全线贯通。

南京长江大桥的南北各有一对桥头堡,高为七十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五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桥头堡前还各有一座高十余米的工农兵等五人雕塑,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五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具有典型的文革风格。在桥头堡堡身周围刻有“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浮雕。三面红旗的桥头堡在建成后,风靡全国,被多次模仿,而且在60~80年代成为南京的城市标志之一,一直到今天,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仍然是著名旅游景点。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经济的,一是政治的。前者,无疑大大改变了南北交通,使运输效率显著提高,三十多年来已经有一百多万趟客货列车和三亿多辆次的各种汽车从桥上经过。后者,则成为举世观瞻的胜地,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窗口”和“友谊之桥”。几十年来,大桥盛情接待了中外游客十余亿人次,世界五大洲近百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及部长们前来参观访问过。

长江大桥上层的公路桥长四千五百八十九米,车行道宽十五米,可容四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六千七百七十二米,宽十四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一千五百七十七米,其余为引桥,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二百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一百五十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七十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瞭望台。南北堡前还各有一座高十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南京长江大桥共有九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八十五米,底面积约四百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正桥的桥孔跨度达一百六十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壮观。站在大桥上放眼望去,幕府山、狮子山、阅江楼近在咫尺,江天一色,蔚为壮观。

夜幕降临,桥栏杆上的一千多盏泛光灯,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二百二十八盏钠灯,桥墩上的五百四十盏金属卤素灯,以及公路桥上近二百对洁白雅致的玉兰花灯齐放光明,绵延十余里,宛如银河坠落大江之上。大桥北堡公园已开始动工,建成后将和南堡公园遥相呼应,成为大桥脚下的两颗明珠。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60年代,完全由中国人自力更生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从那时起到今天,宜宾以下的长江上已建有宜宾、泸州、白沙陀、南纪门、涪陵、万县、西陵峡、枝城、武汉、黄石、九江、铜陵、南京二桥、南京三桥、润扬、扬中和江阴等十七座大型桥梁,囊括了拱桥、钢桁架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各种桥型,成为反映中国桥梁建设各阶段水平的庞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