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陈家是什么世家(满清第一望族海宁陈氏,究竟有多显赫?)

时间:2024-12-03 09:45:06

在《甄嬛传》中四阿哥弘历是宫女李金桂所生的儿子,甄嬛的养子,弘历登基后便将甄嬛尊为独一无二的圣母皇太后;《如懿传》中钮祜禄氏甄嬛是乾隆的养母,二人虽看上去母慈子孝,但实际上心里都有自己的算计;《延禧攻略》中乾隆是钱氏夫人所生的儿子,皇太后去母留子,将乾隆当成是自己亲生的儿子。

三部剧中乾隆都不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亲生,除此之外,关于乾隆的身世还有一种说法:乾隆是海宁陈氏所生;根据《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康熙年间,皇四子胤禛跟朝中的陈阁老关系非常好,而王妃钮祜禄氏年轻貌美很得宠,跟陈阁老的夫人先后都身怀有孕。结果陈夫人生下一个儿子,而王妃钮祜禄氏生下一个女儿,王妃为了自己的地位便设计与陈夫人“狸猫换太子”,将陈夫人的儿子当成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胤禛得知王妃生子很高兴,将其取名为弘历。

陈家为了活命,并未声张此事,陈阁老提前申请退休回到了浙江海宁。

所以便有了“乾隆其实是海宁陈氏所生”的说法,毕竟有“证据”证明:

乾隆先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在海宁陈家,这难道不是“回乡探亲”吗?

海宁陈家有二匾“爱日堂”、“春晖堂”,“爱日”指的是孝顺父亲,“春晖”值得是报答母恩,这不就是乾隆在对亲生父母报答生育之恩吗?

但实际上,乾隆的身世与“孝庄下嫁多尔衮”、“顺治帝出家”、“雍正弑父篡位”并称满清四大谜案。而证明乾隆是“海宁陈氏”所生的证据其实也没有说服力:

海宁陈家虽然有这样两个匾额,但并非是乾隆所写,而是康熙所为。康熙三十九年陈元龙升任侍读学士,他的父亲已经80岁的高龄,康熙便亲自御书“爱日堂”三字赠与陈元龙;康熙四十六年,因为黄氏守寡41年之久,独自一人将陈彦邦(陈元龙弟弟)抚养长大,康熙便将黄氏封为淑人,赐予“春晖堂”的匾额。

也就是说这两个匾额压根跟乾隆没有关系,又何来报答亲生父母生育之恩呢?

乾隆之所以在南巡时居住在海宁陈家,是因为海宁陈家是“满清第一望族”,除了陈家乾隆确实没有合适的可以下榻的地方;而且陈家的园邸是海宁的名胜(南宋安华郡王府邸),乾隆驾幸陈家也是理所应当;在乾隆第三次南巡的时,为海宁陈家赐匾“安澜园”。而乾隆之所以前往浙江海宁,其实是为了海塘工程。

更何况皇四子胤禛的王妃是乌拉那拉氏(孝敬宪皇后),而非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在潜邸时只是身份低微的侍妾格格,而且并不得宠。

可能有人会问:为何会认为乾隆是海宁陈氏(陈世倌/陈元龙)所生的儿子呢?为何不是桐城张氏或者是其他的家族呢?

在此便不得不提海宁陈氏家族在大清的地位,是满清第一望族,究竟显赫到什么程度呢?

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海宁陈氏家族!

01

其实海宁陈氏家族的先祖并不姓陈,而是姓高,是北宋初期大将高琼的后代。高琼原本是强盗出身,到了后周时期跟随宋太祖赵光义,宋太宗继位以后高琼便被擢升为指挥使。宋真宗继位以后,任节度使;1000年被擢升为殿前都指挥使,四年后檀渊之战爆发,高琼便与宰相寇准一起力荐宋真宗亲征,与辽国达成檀渊之盟。高琼病逝后,他的曾孙女高滔滔成为宋英宗的皇后,而高琼则被追封太师,赠与谥号“武烈”。

高琼的六世孙高翥(zhu)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而高翥则是海宁岩门高氏的始祖。高翥有两个儿子,高翥与长子高道隆一起居住在岩门,到了高翥的九世孙高谅(高道隆之后)又迁到了赵家桥居住,后来入赘了海宁的世家——颍川陈氏家族,成为陈明谊的赘婿。

高谅所生之子跟母亲姓,叫陈荣遂;自此之后高谅的后人便全部姓陈。

因为高谅原先的祖籍是在渤海,所以高谅入赘的陈家也被称作渤海陈氏家族,其实是跟颖川陈氏本家家族(从东汉便兴起的世家大族)做区分。

高翥的次子高道安则是跟自己儿子高广弟一起居住在杭州钱塘,其后人也是居住在钱塘,后来搬到了余姚平湖居住。

到了明朝中期,陈氏家族便开始有人参加科举考试。比如陈与郊,是明万历二年的进士,入仕后一步一步做到了太常寺少卿(正四品)一职。不过在万历二十四年陈与郊便主动请辞归乡,一直隐居在盐官隅园,而隅园便是乾隆南巡时下榻的安澜园的前身。

再比如陈与郊的哥哥陈与相(雍正朝文华殿大学士陈元龙曾祖),也考中进士,入朝为官。

正是因为陈与相、陈与郊兄弟二人入朝为官,让渤海陈氏家族崛起。

陈与相的儿子陈元晖、陈祖苞兄弟二人也参加科举考试,而且双双中举,陈祖苞被授予昆山知县一职,开始入仕;但是在1616年因为得罪朝廷重臣而毅然决然辞职。

1624年陈祖苞重新入仕为永平推官,次年官开始管理山海关事务。

但是因为得罪了宦官魏忠贤,而失去了出任宁远道的机会。尽管陈祖苞在宁远之战,明军与后金军的对战中立下不少战功,但都没有得到封赏,反而被免官。

之后复起在1637年任顺天巡抚,驻守在密云。但是次年清军入塞,陈祖苞因为没有抵挡住清军而下狱,后在狱中自尽而死。

在陈祖苞任顺天巡抚时,他的儿子陈之遴中举,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在京城陈之遴结识了钱谦益、陈名夏等人,也正因为结识二人的缘故,注定了陈之遴的结局。入仕后次年陈之遴便因为父亲的缘故被革职,而且永不叙用。

02

就这样陈之遴失去了在明朝做官的资格,与此同时,满清崛起,朱明王朝结束,崇祯皇帝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而死;顺治元年满清入关。

1647年(顺治四年),陈之遴归降大清,被授予秘书院侍读学士一职。

在满清初期的内三院(清朝内阁的前身)包括秘书院、弘文院与国史院。秘书院主要负责撰写文书与敕谕以及各个衙门的状子,弘文院则是注解历朝历代的朝政得失,并且给皇上、皇子以及亲王等讲学,而国史院则是负责记录皇帝的诏令以及起居,并且负责编写实录等。

陈之遴刚归降大清便进入内三院,不得不承认跟其出身名门望族有关;当然这也跟陈之遴得到摄政王多尔衮的赏识有关,归降大清的次年陈之遴便被擢升为礼部右侍郎,而陈之遴将多尔衮当成是自己的恩主。不过陈之遴非常圆滑,在1651年(顺治八年)初多尔衮一案中,巧妙地躲开,不仅保全了自身没有受到多尔衮的牵连,反而被授予礼部尚书一职。

不久加太子太保衔,而且在多尔衮去世的次年陈之遴便被授予弘文院大学士一职,真正做到了入阁拜相,位极人臣。这便是在满清时期,海宁陈氏家族的第一位阁老。

不过1653年因为党争(冯铨与陈名夏之间的党争,冯铨原先是魏忠贤的人,明朝被灭后归降大清得到重用,被授予弘文院大学士之职,陈名夏是明朝的进士,任兵科给事中一职后归降大清,官至弘文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后被绞死)的缘故,陈之遴被调任户部尚书;紧接着因为陈名夏一案受到牵连,被论死罪。

不过顺治帝惜才,并没有处死陈之遴,而是将其降两级官衔,仍旧在原职。

1655年陈之遴便再次被授予弘文院大学士一职,并且加太子太保衔。这一年陈之遴为顺治献三策,对于充盈大清国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658年,因为有人弹劾陈之遴贿赂顺治帝身边的大太监吴良辅,而被处死罪;但顺治帝并没有处死他,只是抄家将其流放辽东。1666年陈之遴死在了尚阳堡,而陈之遴的诗词也大多是在流放时所作。

虽然陈之遴最终没有善终,但不得不承认陈之遴作为陈氏家族第一个在满清位极人臣者,对于陈氏家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将陈氏家族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陈之遴之后,海宁陈氏家族又出现了很多在朝为官者,其中不乏入阁拜相、官居尚书封疆大吏者。

03

到了康熙朝海宁陈氏家族在朝位极人臣者是陈诜,陈诜是康熙十一年的举人,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入仕。陈诜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官员,他在奏折中提出治理黄河的具体规划,并且主动向朝廷弹劾那些残害百姓的官员,如此而得到朝廷的重用,做到了左副都御史的位置上。

康熙四十三年,陈诜做到了贵州巡抚一职。陈诜在贵州奖励耕种、创办书院,培养人才,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后来调任湖北巡抚,在湖北任上,陈诜不仅平抑米价,而且还革除了很多不好的规定。

康熙五十年,陈诜被擢升为工部尚书。

陈诜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也是实至名归,毕竟他是一位真正为百姓、为朝廷着想的好官。

之后因为年老体弱而请辞回乡养老,在陈诜病逝后,朝廷赠与其谥号“清恪”,此二字确实是对陈诜为官几十年最好的评价。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不仅陈诜得以位极人臣,其子陈世倌比其父陈诜在朝中的地位更高,成为海宁陈氏家族的第三位“阁老”(第二位阁老是陈元龙,后文提及)。

康熙四十二年,在父亲陈诜位居左都副御史之位时,陈世倌考中进士,得以入仕。同陈世倌同榜中进士的还有陈云龙(阁老)的弟弟陈嵩、陈云龙的侄儿陈邦彦,陈世倌、陈嵩与陈邦彦若是按照辈分的话是三代。

巧的是,康熙五十六年陈云龙的儿子陈邦直,陈世倌的兄长陈世仁,还有同族的陈武婴三人同榜考中进士。

不得不承认,海宁陈氏家族确实不容小觑。

在康熙朝陈世倌只是任各地的乡试主考官,雍正登基后对陈世倌委以重任,先是将其擢升为内阁学士,后直接擢升为山东巡抚。恰好当时山东有蝗灾,粮食运不过去,陈世倌便在山东各地考察灾情的轻重情况,并且疏通运河河道,雍正帝对其很满意,赏赐了陈世倌书扇。

不过在雍正后期,陈世倌因为犯错而短暂受到冷落。

乾隆登基后,陈世倌复起,任左副都御史。

之后陈世倌平步青云:

乾隆二年,任工部尚书

乾隆六年,便入阁拜相,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成为陈氏家族的第三位阁老;此时的陈世倌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点,一直到乾隆十三年,因为错拟票签而被革职,此后虽然陈世倌复起,但再也没有达到之前在朝中的地位。

乾隆十五年八月,陈世倌被革职两年后,前往京城给乾隆请安,并且想尽各种办法希望能官复原职,但是乾隆并没有重用陈世倌,而是让其回原籍海宁。一直到乾隆十六年三月,陈世倌得到乾隆准许,再次回到京城入阁处理朝政事务。这年九月,兼管礼部。

自此次复起,陈世倌在内阁为人处世十分谨慎小心。

乾隆二十二年,陈世倌因为年迈向乾隆请辞。

乾隆虽然同意,但是在诏谕中多有讥讽不屑的意思,在陈世倌辞朝时,乾隆并没有理会。陈世倌便迟迟没有动身回海宁,乾隆对其视而不见。结果陈世倌没多久便病逝于京城,乾隆赠与其谥号“文勤”。

在有些野史中将陈世倌当做是乾隆的生父,乾隆南巡多次住在海宁陈家,就是为了看望自己的生父陈世倌;若当真如此的话,乾隆又怎么会对陈世倌如此冷漠呢?

而且陈世倌在乾隆二十二年便已经去世,而乾隆先后四次住在海宁陈家是从第三次南巡开始,而乾隆第三次南巡是在乾隆二十七年,何来看望自己生父之说呢?

只能说,野史不可信!

关于乾隆生父,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陈元龙,海宁陈氏的另一位阁老,雍正朝时期入阁拜相。陈元龙的子嗣由来以及后代都记载的非常清楚,又怎么会有一子被雍正所换呢?更何况在弘历出生时,雍正已经有三子,并不缺乏亲子,实在是无需“狸猫换太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更何况宗室王公每出生一个孩子,都会报宗人府,定制非常缜密,随便抱孩子入宫只能出现在演绎的故事当中。

不过陈元龙作为海宁陈氏家族的第二位阁老,确实值得一提。

04

康熙二十四年,陈元龙参加己未科会试,但是因为是其岳父刑部尚书张士甄当时任总裁官,按照清廷的规定陈元龙不能参加此次会试。不过康熙帝得知后,便特地下恩旨让陈元龙参加此次会试,其实陈元龙入考场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不过并没有影响到陈元龙榜上有名。

而且还是位居第二名榜眼,之后陈元龙便入仕,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并且入值南书房。

次年陈元龙便被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并且充任日讲起居注官。

陈元龙的仕途之所以如此顺遂,不得不承认有其岳父张士甄以及家族海宁陈氏的影响。不过陈元龙并非空有家族支撑之人,而是却有才华,才在后来得到了康熙、雍正两朝皇帝的重用与信任。

康熙三十八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回到京城后被擢升为侍读学士。

康熙四十三年,被擢升为詹事,并且任总裁官。

康熙四十九年,陈元龙被任命为翰林院掌院学士;

康熙五十二年,任广西巡抚,受家族的影响,陈元龙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爱民如子的好官;在广西任职七年,深受百姓与当地官员、士子的爱戴。他不仅创办育婴堂、建仓储粮,而且还建立养济院赡养孤寡老人,还修建书院让庶民子弟可以读书。

康熙五十七年,陈元龙被擢升为工部尚书。

雍正登基后,受钱名世案的影响,虽然陈元龙的儿子陈拜直与侄子陈邦彦都受到牵被革职,但并未牵连陈元龙,仍旧任礼部尚书一职。

雍正七年时,陈元龙已经年近八旬,但是身体仍旧非常康健,雍正便将其授予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并且兼任礼部尚书一职。此时的陈元龙已经正式入阁拜相,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陈元龙能够在儿子与侄子都受钱名世案影响革职时,仍旧位极人臣,便可以看得出雍正对陈元龙的宠信与重视。入阁拜相四年后,陈元龙请求回乡养老,雍正帝不仅其原官退休,而且还让他的儿子陈邦直跟随父亲回浙江海宁,给陈元龙养老。在陈元龙离京时,雍正给与不少赏赐,沿途的官员更是按照大清的礼制迎送陈元龙。

乾隆元年,陈元龙去世,终年85岁高龄,乾隆赠与谥号“文简”。

而入阁拜相的陈元龙便是野史中乾隆的亲生父亲,经考证纯属是无稽之谈。

结语

海宁陈家之所以会成为满清第一望族,也是因为入朝为官者不在少数。而海宁陈氏家族登科入仕开始与明正德年间,陈家第一位参加科举考试的是陈中孚,之后陈氏家族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人数之多,历朝历代都很罕见。

陈与郊、陈与相兄弟二人,同考进士入仕,一位位居太常寺少卿,一位做到了布政使的位置

陈元晖与陈祖苞兄弟二人,同考进士入仕,一位做到了山东左参政,一位做到了山东巡抚

陈家在科举考试上的奇事:父子、兄弟一同榜上有名,陈祖苞的儿子陈之遴考中榜眼入仕,在降清后位居大学士之位,成为海宁陈家在清朝的第一位阁老。

而陈之遴的弟弟陈之暹的儿子则是在康熙朝做到了尚书之位上,值得一直的陈祖苞的后代入朝为官者多为清官,确实非常难得。

陈与相的一个儿子陈元成,做到了大学士的位置上,在此之后入阁拜相者皆为陈元成之后。陈元成的儿子陈之闇(an)是拔贡生,而陈之闇的儿子陈元龙则入阁拜相,成为雍正朝的文渊阁大学士。陈之闇的孙儿、陈元龙的侄子陈邦彦则是做到了侍郎一职。

陈元成的另一个儿子陈之问是岁贡生,陈之问的儿子陈诜则是做到了礼部尚书一职;而陈诜的儿子陈世倌则是乾隆朝入阁拜相。

另外陈之闇还有两个儿子入朝为官:

一位是陈世仁,做到翰林院检讨之位上,而陈世仁的儿子陈用则是做到了督抚的位置上;

另一位是陈论,坐到了刑部尚书的位置上。

可以说海宁陈氏家族在康熙、雍正朝时最为繁盛,到了乾隆朝时,海宁陈氏已经略衰。

一个家族能够在满清时期科名仕官如此之盛,确实不简单。